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学版 > 期刊论文 > 其它各类 > 中医药类
编号:87886
李辅仁教授治疗脾胃疾病经验介绍
http://www.100md.com 当代中医网
     [作 者]

    史学军

    [单 位]

    [来 源]

    作者推荐

    [全 文]

    1 脾胃生理功能强调"升降",病理特性是"食、水、气不调"

    李辅仁教授认为,中医脾胃病的范畴很广,可见于现代医学所有消化系统疾病,如反流性食管炎、慢性胃炎、消化道溃疡、胆囊炎、胆石症、胰腺炎、肝炎、结肠炎等。临证之时,应掌握脾胃的生理功能、病理特性,以脾胃辨证为纲,坚持"同病异治,异病同治"的原则。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"升清降浊"。"升清"也就是"脾主运化",即脾能将饮食水谷,化为水谷精微,并将之输于全身;"降浊"就是指胃腑主通降的功能,即胃腑有受纳、传输饮食水谷,并将变化后的浊物下传。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失调而导致的脾胃的病理特性是"食、水、气分解不开",食浊郁滞,气机壅塞。从而出现呃逆、心下痞满、胃脘痛、呕恶、泛酸、嘈杂、反胃、腹胀、便秘、腹泻等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2 脾胃升降有别,各有好恶,治疗亦有侧重

    脾属脏阴,喜燥恶湿;胃为腑阳,喜湿恶燥。脾主升胃主降。偏于脾虚者,宜用芳香湿燥之员,如炒苍白术、炒苡仁、砂仁、蔻仁、焦曲等。李老强调:脾湿非温不化,应慎用苦寒。偏于胃不和者,宜用理气降逆等药,职厚朴、枳壳、苏梗、制香附、青陈皮、藿香、广木香、莱菔子等,由于胃喜滋润,以上理气降逆之品皆香燥。李老强调:胃胀宜理气降胃,应配伍甘寒润胃。宜佐用苦寒不甚的黄芩及甘寒润胃的石斛、麦冬、白芍、焦山楂等。另外,李老也特别强调脾胃相辅,升降相合的重要性,认为脾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,共同完成饮食的运化。

    3 常见疾病治疗经验

    3.1 老年性便秘 李老认为便秘是老年常见病证,往往并见于多种疾病,且对其他疾病转归有直接影响,久而久之易变生他证。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,所谓"本虚",就是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,主要指的是肾气不足,脾胃功能衰退。所谓"标实"即糟粕壅滞肠腑,肠道干涩之便秘。关于治疗,李老提出"润通"法,并自拟"滋肾通幽汤":肉苁蓉30g、瓜蒌30~50g、草决明30g、玄参30g、生地30g、火麻仁10g、酒军炭5~10g、白术15g、党参15g、牛膝10g、生首乌20g、枳实10g、甘草3g。另外,李老治疗任何疾病时,都特别重视通便。认为大便一通,其他症状也往往因之减轻。如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,通过通便泻热,则肝阳科平,肝热得降;对一些血瘀证,善用一些既具有通便作用又具有活血作用的药物,如桃仁、酒军、酒军炭、当归、赤芍等,对妇科疑难杂症,疗效甚好。并认为通便药能增强活血力量,再三强调治疗瘀血顽症,用一般活血药常难以取效,非通便破瘀难以奏效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3.2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病证,多见食欲不振,胃脘不适,或胀或嘈杂,或泛酸、呃逆,或腹胀,苔多腻,大便不畅。李老认为,此多属胃腑不降,脾胃失和。治疗上倡导通降,所谓"通降"即通其壅滞,降其气逆。李老自拟了具有理气降逆作用的通降理中汤:苏梗10g、制香附10g、青皮10g、陈皮10g、半夏曲10g、厚村10g、炒白术15g、砂仁5g、焦山楂10g、焦曲10g、鸡内金10g、莱菔子10g、红枣5枚。

    3.3 汇泻 脾失健运,食、水、气分解不开,则腹泻、便溏;胃失和降,中焦壅滞,则气逆、胀满。李老认为对前者,应以健脾为主,和胃为辅;对后者,应以和胃降逆为主,健脾为辅。认为"胃腑宜调,随调随应;脾脏宜健,久健方效。"李老自拟健脾和中汤:苍术10g、炒白术15g、炒陈皮10g、制香附10g、炒苡仁15g、茯苓15g、半夏曲15g、存村花5g、党参15g、补骨脂10g、肉豆蔻10g、五味子5g、吴茱萸g,治疗脾 胃素虚,寒湿内盛之久泻、久溏证。

    3.4 胃脘疼痛 脾胃失和,中焦壅滞,瘀滞而痛。初则气滞而痛,久则气血失调,化热而伤及胃阴,胃络失养而痛,更甚者则胃络瘀滞而痛。治疗本病,李老认为,一定要掌握脾胃的升降特点,勿过用活血。活血过度,即破血,影响脾胃升降。另外,需掌握理气的分寸,因为过度理气即破气,伤及脾气。对胃阴虚胃热甚者,又应掌握滋阴清胃热的分寸,过度滋阴即寒凉,伤及脾胃。李老总结了疏痛散治疗气滞胃痛,方药:广木香5g、川楝子5g、苏梗10g、乌贼骨10g、半夏曲15g、元胡10g、党参10g、炒白术15g、香附10g、厚朴10g、赤芍15g、炙甘草3g。养胃散治疗胃阴虚胃痛证,方药:天门冬15g、麦门冬15g、天花粉15g、石斛10g、川楝子5g、元胡15g、砂仁5g、苏梗10g、厚朴10g、藿香5g、炒白术15g、丹皮10g、白芍10g、枸杞10g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消化内科 > 胃疾病